查看原文
其他

业余爱好者怎样才能进入天文台工作?

环球 环球杂志 2023-03-04

罗林以“天文在线”为名的第一条微博,发布于2010年9月2日,内容只有简单的4个字:喜欢天文。

12年后,“天文在线”在微博上已拥有369.4万粉丝,共发布了9万多条与天文知识有关的微博,而罗林也从一名普通的天文爱好者,成为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与研究基地的观测助手。

01



爱好天文已成习惯

“我从小就喜欢天文,但具体是什么时间喜欢上的,已经记不清了,不过这也没有什么要紧的。”罗林对《环球》杂志记者说。

谈到10多年来坚持不懈地进行天文科普,罗林表示,这并非是因为什么远大的理想,单纯是性格使然。“我就是那种一根筋的个性,爱好一个东西就会非常投入,对天文的热爱如今成了一种习惯。”

由于一些现实原因,罗林没能如愿进入相关专业系统学习天文知识。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对天文知识的喜爱,“天文在线”的微博账号就是他在刚进入大学时建立的。“我想为大众播报天象,让更多的人了解值得一看的天文奇观。”他说。

刚毕业后的几年,因为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不适合自己,罗林做过许多“杂活”,比如开火锅店、修车……但无论做什么,他的心始终都在天文上。“当时还挺盲目的,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他说,“但是我依旧喜欢天文。我会在用过的菜单背面记录一些天象预报的信息,比如金星伴月、日食月食或者流星雨之类的,然后再一个字一个字地输入电脑整理成文,发布到微博上,给大家播报即将出现的天文现象。”

他还攒钱买了一台仅5厘米口径的家用小型天文望远镜。“它的口径太小了,只能观测月亮,看星星的话就和肉眼没有什么区别了。但我还是很高兴,一天到晚用它观测各种天体。”罗林回忆道,“有时候看久了,感觉那些星星好像就在眼前一样,可以用手触摸到。”

罗林在家中使用天文望远镜观测  受访者供图

罗林坦言,现在看到与天文相关的事情,并不会和小时候一样兴奋。这并非因为自己不再热爱天文,而是它已经融入自己的生活,成为了一种日常。

02



从一场日全食开始

据罗林回忆,最初产生做天文现象预报以及相关科普的想法,或许是来自于高中时的一场日全食。

“当时我逢人便说马上会有一场难得一见的日全食。”他说,“当时我的家人、朋友、老师和同学都不太相信我。直到电视上开始播日全食的新闻,有人来问我日全食什么时候开始,会持续多长时间等事情。”

“就当时感觉关于天文现象的宣传和传播途径太少了,大家都不知道,所以我后来就想为大家播报即将到来的天文现象。”罗林告诉记者。

刚开始用“天文在线”微博账号进行天文现象的预报时,罗林其实遇到了许多困难,其中之一便是作为业余爱好者,他无法如同专业人士一般,准确无误地使用各种术语,掌握的相关知识也并不充足。“当时也没别的办法,就慢慢学习嘛。”从一两句简短的天文现象预报,到收集转载各种天文机构的文章与报道,最后到开设“天文酷图”“宇宙科普”“天文视频”等诸多栏目,在不断与大众分享天文知识的过程中,罗林与“天文在线”账号逐渐被更多志同道合的天文爱好者所熟知。

“我努力经营这个账号,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值得一看的天文现象。”罗林说,“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这个账号也回报了我很多。最大的回报大概就是我现在的这份工作。”

据罗林回忆,2018年,一位在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实习的学生通过微博告诉他,云南天文台抚仙湖的太阳观测和研究基地有一个观测助手的职位空缺,问他是否愿意入职。他看到这条消息后第一时间就回复说愿意。他在自己微博的置顶文章中写道:“终于熬到头了,高中写的那张希望能进入天文台工作的许愿纸灵验了!”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站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罗林在该观测站担任观测助手  闫晓理 摄/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供图

要前往离家千里的地方工作,罗林虽有也不舍,但仍下定决心去追逐长久以来的“天文梦”。虽然最初他只是负责天文望远镜以及穹顶的开启,还有图片的收集整理,但他依旧十分喜爱这份工作。“这里空气和环境都很好,在这里还可以拍到银河。”罗林说。

03



不会停下科普的脚步

进入天文台工作之后,罗林变得十分忙碌,但他依旧不愿放弃在微博上进行天文现象的播报和科普。他召集了一群天文爱好者,共同翻译各国天文机构或知名学院网站上发表的有关天文知识的科普文章。“国外的科普文章比较多,国内其实相对较少。我想把一些优质的天文科普内容分享给国内的朋友。”罗林说。

为了“天文在线”,罗林还自学编程,好让他的微博账号能够自动收集相关信息并定时发布信息。“我很喜欢现在的工作,但也不想放弃为大家继续进行科普。学了编程之后就可以做到两不误了。”罗林说,“看到评论以及私信里面的鼓励,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对天文现象和知识感兴趣,我觉得坚持下去是对的。”

在云南天文台,罗林的工作还包括为参观者进行科普讲解。“隔三岔五就有学生来我们天文台参观,我负责给他们讲解。”他说,“我感觉和小时候相比,现在对天文感兴趣的小朋友更多了,天文也变得越来越热门了。”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让罗林感到十分欣喜。“中国的航天发展很迅速,尤其是现在我们有自己的空间站,可以更好地探索太空了。”他说,“我们现在对各种天体的了解还比较少,只是发射了几个探测器,说不定以后我们真的能到其他星球生活,或者发现其他生命呢!”(作者:《环球》杂志记者 乐艳娜 实习生 陆蔚璎)

热文推荐




来源:2022年8月24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7期
编辑:张海鑫

总监制:刘明       执行总监制:陈泽伟
监   制:乐艳娜    责任编辑:张海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